加星标 不断电



Hi,大家好我是盒子君!
转眼间盒子君已是而立之年,现在的80、90后大多数已经为人父,为人母;不知觉间从孩子升级为了,孩儿他爸,孩儿他妈,每天被孩子缠着买各种各样的玩具,当看着孩子们堆积成山的高科技玩意儿,是否回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玩具?
陪伴大多数80、90后整个童年的纯手工玩具,
你玩过多少?
如今还记得多少?



“双色霹雳球”,红的像熟透的樱桃,绿的似刚摘的青梅,直径不过三厘米,握在掌心沉甸甸的,却是当年课间十分钟最抢手的 “宝贝”。

我们总爱把它们揣在裤兜里,下课铃一响,就扎堆跑到操场角落 “比武”。两个小伙伴各持一球,胳膊往后一撤,再猛地往前一撞 ——”啪” 的一声脆响,比摔炮还清亮,火星子伴着淡淡的白烟冒出来,围观的人就会发出一阵欢呼。

后来我们还琢磨出了新玩法:把两个球握在手心,使劲来回摩擦。虽然没有碰撞时那么响,但指尖能感觉到细微的震动,看着火星在掌心慢慢亮起,心里满是新奇。
只是这球的表面是化学涂层,玩得久了,颜色就会慢慢变暗,涂层也会被蹭掉一块一块的,到最后再怎么碰撞,声音也变得闷闷的,只能依依不舍地把它们丢进垃圾桶。

铁皮青蛙,就靠肚子里的发条带动齿轮,一拧就有劲儿,一松就蹦跶。可那时总觉得它通人性,蹦得欢就是开心,蹦得慢就是累了。
有次我把发条拧太猛,青蛙腿卡得纹丝不动,以为它“坏了”,后来爸爸用小螺丝刀撬了撬,它又“咔嗒”动了,我抱着它跟抱失而复得的宝贝似的。

跳房子,折一根树枝,画几个格子,捡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头,就可以开始愉快的课间活动了。

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盒子汇